国土资源学院

思政案例

《土壤学》-熊毅先生: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学术泰斗

发布者:《土壤学》-熊毅先生: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学术泰斗  时间:2017-06-16 22:04:10  浏览:

熊毅先生: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学术泰斗

 

讲授课程:土壤学

讲授章节:第八章 土壤胶体化学与表面反应

切入点:在本章讲到胶体概念和特性时,提出我国土壤胶体化学的奠基人是熊毅先生,从而引出此案例。

讲授目的及效果: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老一辈土壤学研究者,始终身怀祖国,胸怀天下,因此在本章节通过讲述我国土壤胶体化学和土壤矿物学奠基人——熊毅的故事,引导学生心中总是装着祖国这个“大家”,矢志把对国家的爱倾注到学习工作之中,时刻不忘奉献国家回馈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讲到土壤胶体,首先要从我国土壤胶体化学的奠基人——熊毅先生谈起。他毕生致力于土壤科学事业,是我国土壤胶体化学和土壤矿物学的奠基人,是土壤发生和土壤资源研究、水稻土和土壤肥力研究、土壤生态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熊毅,贵州省贵阳市人,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熊毅先生的父亲便是早年留学日本的农学家,父辈的熏陶影响令年轻的熊毅意识到人民的温饱是当时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对土壤肥料科学深入研究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关键,因此他选择了北平大学的农业化学为自己的所学专业。1951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熊毅先生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待遇和条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返回祖国、报效国家。在《我为什么要研究土壤》一文中,他写道“我十分激动,心想一定要把自己所学贡献给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这正是可以实现我的科学抱负的时候。”从1932年大学毕业至1985年逝世,熊毅先生从事土壤科学研究53年。这其间,无论外界社会变动如何,都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土壤规律的探究热情。他曾说到:“如果我等不到(《中国土壤》第二版)而离开人世,请在我墓前焚书一本,以慰我于九泉!”1985年1月,这位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最终归于“泥土”。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人,才拥有完整人格。在座的各位学子们,从熊毅先生主动归国、建设祖国、艰苦奋斗、辛勤钻研的高贵品质可以看出,我们只有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Copyright © 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河北保定灵雨寺街289号      邮编:071001